头发重金属化验 - 相关研究

专注力不足及过度活跃症之新揣测

儿童过度活跃症在过去数十年一直为医学界中一种令人费解的症状,近年终于被纳入为专注力不足症中其中一种症状。

目前用来诊断和治疗行为疾病的方法主要是心理治疗和药物,但对于此症的病理认识仍是有限。纵使病情在治疗后得以改善,治疗方法很多时是以经验作依据的。

有毒金属的积聚

近年的研究都坚决地指出一些生物化学因素在引发过度活跃症的层面上有重要的角式。此外,越来越多证据显示有毒金属,例如铅、水银、镉和过量的铜可以引致儿童行为失调,这些研究数据当中有很多都是利用毛发含矿量分析而得来的。

一位临床心理医生──Dr Richard Malter曾对“有毒金属的积聚对儿童脑功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年研究。他的研究对象为一所儿童发育诊所中的几百名儿童。透过研究这群儿童的毛发含矿量, 他发现大部份患有专注力不足症的儿童都明显有过量的有毒金属积聚在身体内,而这发现与以往类似的研究皆有相同结果,再一次显示有毒金属为专注力不足症的引 发因素。

Dr Richard Malter推测在数代后出生的儿童,患上专注力不足症的比例会比现在一代偏高,他解释原因是身体积聚了越来越多有毒金属,并且可以透过胎盘传送给婴儿。 他举例说,妇女在怀孕期间遇到精神或身体上的压力时,有毒金属便可从她的细胞或组织释放到血液中,虽然这过程有助身体排走部份有毒金属,但有部份有毒金属 可经过胎盘传送到胎儿,从而影响到胎儿日后的神经──肌肉及神经内分泌等功能。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种种环境因素都令胎儿或儿童有更多机会和更快地积聚有毒金属,铜虽然是一种身体必要的矿物质,但当身体贮存了过量的铜便会对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和心理有很大的毒害。患有专注力不足症的儿童很多时都会有过量的铜积聚于体内,而其他必要的矿物质比例也出现明显偏差,例如钙/镁、钠/钾及 锌/铜。

人们自从开始利用铜管来输送食水,以及使用软水剂来净化食水,便成为了引致铜中毒的基本环境因素,原因是软水剂会增加铜质从水管渗进食水的速度。此外,避孕药物亦会令身体的雌激素水平上升,而雌激素是会令铜积存在细胞和组织内。

在诊断和治疗儿童专注力不足的过程中加上毛发组织含矿量分析能为医生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资料库,方便了解患病儿童的新陈代谢问题,更 可令他们对营养因素和有毒金属之积聚有更清晰的了解。一般药物治疗至今仍未能找出此症在生物学上的标记,毛发组织含矿量分析可能会在此问题上找到答案。此 外,透过监察患病儿童的毛发含矿量水平之改变,再对应其在此间行为上的转变,便能找出一些对病人及其家庭很有用处的资料。

其他研究亦确认了Dr Malter 的发现。R.W. Tuthill 在1996年于一本科学期刊──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中发表一份有关毛发含铅量与儿童在课室中表现专注力不足的关系之研究报告,他指出铅中毒对婴儿或儿童影响比成人会更为严重,因为儿童的体重较 轻,纵使某水平的铅对成人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但由于该水平以每公斤体重的含量去计算,儿童便因此可能有中铅毒的机会。此外,由于儿童比成人更轻易从食物 中吸收铅,然而他们清除铅毒的机制却未完全发展,所以毒素就更易积聚。

“头发应被作为一种常用的临床及流行病学工具去检验儿童中铅毒的情况” 
Tuthill是次研究中所发现的头发含铅量和专意力不足之关系是没有矛盾的,而且这关系比其他研究所发现的更加明显和密切。其他 研究包括齿骨质、整只牙齿及血液中的含铅量和专注力不足症之关系。他在是次研究中发现这关系在那些经医生诊断有过度活跃症之儿童会更加明显,因此头发应作 为一种常用的临床及流行病学工具去检验儿童中铅毒的情况。

过度活跃症能从以下病征辨别出来:

  • 敲打头部
  • 不能完成某些工作或作业
  • 缺乏集中力
  • 处理问题和时间控制上出现问题
  • 有骚扰他人之倾向
  • 易受压力影响或一般问题也引起压力
  • 自我催残倾向
  • 学习困难
  • 情绪不稳(经常出现很大波动)
  • 易有挫败感
  • 说话或听觉障碍
  • 不肯安静坐立(纵使在进食时)
  • 易发脾气
  • 行为笨拙
  • 没有耐情
  • 睡眠障碍
  • 精神错乱
  • 即使拥有正常或略高的智商也在学业上取得不合格成绩
  • 健忘
  • 心不在焉

并非所有患者都有以上所有病征。虽然过度活跃症主要是一个儿童的健康问题,但成人亦可以受到影响。

Reference: 
1. Malter, R.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 A New hypothesis. TEI Newsletter 1992 5:2. 
2. Tuthill, R.W. Hair Lead levels Related to Children's Classroom Attention-Deficit Behavior. Arch Environ Health 1996; 51:3